返回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 > 简析中国古代建筑

简析中国古代建筑

浏览量:3057 次
发布日期:2020-01-13

 

建筑对于人类而言,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方式,更是一种居住艺术。从夏朝到现代,中国的建筑形式不断地发展变化,宫殿院墙、亭台楼阁,都深深烙下了传统文化的印记,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。下面由铭扬工程设计从建筑结构、物理空间和文化融合三大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。

1、建筑结构

建筑设计公司在设计时会运用以小见大,虚实相生,抑扬结合,主次相成等表现手法,在建筑组合之中被灵活应用。大小、曲直、繁简、抑扬、奇偶、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、相互渗透。

建筑中的“钩心斗角”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。心是指宫室的中心,角是指檐角,诸角向心,叫“钩心”;诸角彼此相向,像戈相斗,叫做“斗角”。在曲阜的孔庙,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。“勾心斗角”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,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。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,如故宫、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,都是纵横交错、榫榫相咬,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,针锋相对。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,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。

2、物理空间

中国传统建筑非常注意布局上平缓流畅而富于对比变化的美感,色彩上讲究鲜明与深沉的对比,并时刻注意体现建筑的内在联系,反映出等级和秩序的要求。 

中国自古对天就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景仰与崇拜,而皇帝更是借用“天子”之名以正统治的合法性。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,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,以表现“天”的至高无上。其部宫殿、坛基都朝南成圆形,以象征天,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,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,象征着“天圆地方”。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,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,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,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,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,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。

可见,无论是大到整体布局还是小到一砖一瓦,天坛在几乎处处传递着这种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它在建筑中融入中国这一传统的宇宙观,让孤立分散的建筑,通过巧妙地布局,仿佛也具有了灵魂。

3、文化融合

不同的民族之间总是有很多的文化隔膜,建筑尤其需要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。中国古代建筑非但没有一味排外,反而博采众长。一方面传统建筑尊重本民族历史,但另一方面又力求创新,对于外来的建筑样式,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,而是巧妙地将其改造、融合,赋予新意。因此,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,中外文化的兼容并蓄,反而让传统建筑更多了几分异域的光彩,如圆明园中的西洋楼、“观水法”。在宗教建筑中,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。

 从以上三方面例证可以看出,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视建筑群的组合,还注意空间布局的安排,同时善于采百家之长,中西合璧,将功能多样,风格迥异的建筑单体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有机组织起来,即满足使用上的要求,又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。“和而不同”的思想游弋其中,绽放无限光华。因此,建筑设计公司应该在设计中国传统建筑时,充分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。

首页
走进铭扬
主营业务
实景案例
更多